您是否發現,曾經活潑好動的毛孩,現在卻常常發呆、不理會呼喚,甚至在熟悉的家中迷路?
許多飼主往往會以為「只是老了」,但其實這些行為很可能是 犬隻認知障礙症候群(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, CDS) 的早期徵兆,也就是俗稱的「狗狗阿茲海默症」。

隨著醫療進步,毛孩的壽命延長,但「老年病」也隨之而來。狗狗失智症就是其中常見、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。及早發現並介入,是延緩惡化、維持毛孩生活品質的關鍵。


什麼是犬隻認知障礙症候群(CDS)?

犬隻認知障礙症候群是一種 慢性、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,主要影響高齡犬貓的認知與反應能力,其病理變化與人類阿茲海默症極為相似。造成原因包括:

  • 氧化傷害累積:腦部長期受自由基影響,導致神經細胞退化死亡。
  • β-類澱粉樣蛋白堆積:在腦中形成斑塊,干擾神經細胞運作。
  • 腦部血流與能量代謝下降:隨著年齡增長,大腦對氧氣與葡萄糖利用效率降低,影響認知功能。

 


哪些狗狗是高風險族群?

年齡是最大風險因子,數據顯示:

  • 7–8歲以上:腦部可能出現退化跡象。
  • 11–12歲:約 28%–30% 出現失智相關症狀。
  • 15–16歲:比例升至 68%–70%。

👉 狗狗每增加一歲,失智風險上升超過 50%
另外,像 柴犬等部分犬種風險更高,而活動量低的狗狗比活躍的狗狗更容易罹患 CDS。


狗狗失智的7大早期徵兆(DISHAAL)

獸醫常用「DISHAAL」作為評估指標,幫助飼主辨識行為變化。若毛孩出現以下多項警訊,務必盡快就醫:

  1. 失去方向感(Disorientation)
    • 在熟悉的家中迷路、卡在角落、對著牆壁發呆。
  2. 社交互動改變(Interaction Changes)
    • 不再迎接家人、反應冷淡,甚至突然出現攻擊性或依賴行為。
  3. 睡眠週期紊亂(Sleep-Wake Cycle Disturbances)
    • 日夜顛倒、半夜吠叫或焦躁不安(黃昏症候群)。
  4. 如廁習慣改變(House-Soiling)
    • 忘記固定如廁點,隨地大小便,甚至在睡覺處便溺。
  5. 活動力異常(Activity Changes)
    • 失去玩耍興趣,出現重複動作如繞圈或無目的徘徊。
  6. 焦慮與恐懼增加(Anxiety)
    • 容易受驚嚇、對新事物抗拒,或表現出強烈分離焦慮。
  7. 學習與記憶力衰退(Learning and Memory Loss)
    • 忘記指令、不認得名字,反應變慢。

懷疑狗狗失智了,該怎麼辦?

⚠️ 注意!行為改變不一定就是失智,也可能與 關節炎、腎臟病、內分泌異常、腦瘤 等疾病有關。

建議第一步:

  • 尋求專業獸醫協助,透過問診、血液檢查、影像檢測等「排除式診斷」確認病因。
  • 飼主也可使用 狗狗失智量表(如:DISHAA) 記錄行為,有助於醫師判斷病情。

     

雖然狗狗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治癒,但早期發現、藥物輔助、飲食調整與環境優化,都能有效 延緩惡化,提升毛孩的生活品質

別把症狀誤認為「只是老了」──
您的細心觀察,能幫助毛孩更安心、更有尊嚴地走過晚年。